孝老愛親 彰顯巾幗本色

董秀芬,女,是南岔縣晨明鎮居民。30年來,董秀芬擔起外孫媳婦、兒媳婦、妻子、母親等家庭角色的重負,任勞任怨照顧張家老少四代人,贏得了眾人的贊譽,她家也被評為“五好家庭”。
圖片
知難不退弱肩挑重擔
1987年,董秀芬在石頭河林場參加工作,1989年,轉到晨明水泥廠工作。同年,經人介紹與同廠的張永林戀愛了。當時張永林家庭條件不是很好,有三位老人,張永林的姥姥出生在1898年,是上一個世紀的老人,張永林的父親張志強有嚴重的心臟病,是醫院的“?汀,經常在南岔林業醫院、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,張永林的母親體弱多病,三位老人都需要人照顧。
董秀芬的好朋友和個別的“好心人”勸她趁早和張永林分手,因為照顧三位老人負擔很大,又很拖累人。固執的董秀芬喜歡正直憨厚的張永林,她欣然接受了他的家庭,為了照顧張家的三位老人,她和認識不到一年的張永林結婚了;楹,小兩口與三位老人住在一起。從此,樸實能干的董秀芬利用工作之余,幾乎包攬了張家全部的家務活,并肩負起照顧三位老人的重擔。
1992年11月,董秀芬生了個男孩,一家人很是高興。但是,從此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,她除了照顧公婆、年邁的姥姥,還要照顧年幼的兒子。
人間難尋的好外孫媳
1995年,張永林的姥姥已經95歲了,由于年事已高,老人時常犯糊涂,生活不能自理,董秀芬便辭去工作,專職照顧姥姥。
為了給老人增加營養,能干的董秀芬養了雞和鴨,又在房前屋后種上了青菜。丈夫工作忙,她一個人里里外外操持著家,為了更好的照顧姥姥,她把兒子送到了幼兒班。此時張永林的姥姥越來越糊涂了,有時她竟然不會開屋門,她常常趁董秀芬做家務時,從窗戶爬出去,她把手弄臟后,就在一家人飲水做飯用的水缸里洗手,董秀芬二話不說,她把滿滿的一缸水倒掉,然后把水缸刷干凈,重新裝滿水。張永林的姥姥大小便有一個專用的便盆,有時她便完后,身邊如果沒人,她就把便后的污穢物抹到墻上、炕上,董秀芬就一點一點的清理干凈,從來沒有怨言。
1999年,已經101歲的姥姥癱瘓了,連大小便都不知道,經常是外孫媳婦剛給她換上干凈的衣褲,她又弄臟了,董秀芬馬上為老人脫下來,再換上干凈的衣褲。她怕老人患褥瘡,每天多次為老人翻身。老人平時口味清淡,喜歡吃雞蛋羹、煮瘦肉,她經常為老人做雞蛋羹、煮瘦肉吃。
2000年的一天,姥姥特別清醒,她把董秀芬叫到身邊,拿出一對銀手鐲說:“小芬,你盡心照顧我11年,你是張家的功臣,姥姥感謝你,這是我珍藏了大半輩子的一對銀手鐲子,就把它送給你吧!辈痪,姥姥去世了,享年102歲,是晨明鎮最長壽的老人。

百里挑一的好兒媳婦
2007年,81歲的公公張志強患了膀胱結石,由于年齡大,又有嚴重的心臟病,當地醫院不給他做手術,董
秀芬和丈夫就把公公送到佳木斯醫院做手術。手術非常成功,但是由于患者長期臥床,并發了肺感染,張志強又被轉移到呼吸內科,治療一段時間沒有一點好轉,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。董秀芬和丈夫擔心老人在佳木斯出現意外,畢竟佳木斯距離晨明較遠,一旦出事很不方便,于是,他們決定轉回南岔第二人民醫院繼續治療。公公患病的同時,患有肺氣腫、哮喘和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婆婆,也不能行走了,孩子在晨明鎮上初中,董秀芬要為他們準備一日三餐,料理他們的生活起居。那段日子,由于惦記著公公的病情,董秀芬恨不得分身有術,她常常是天還沒亮就起床,給婆婆和兒子做好飯菜,然后坐早車到佳木斯幫忙照看公公,為了照顧婆婆和兒子,她當天又要返回晨明鎮。公公被接回南岔后,她經常為公公做可口的飯菜,坐車送到南岔,當天再返回晨明鎮。一天下來,精疲力盡。
一個月后,公公的病有所好轉,董秀芬和丈夫把他接回家。出院后的張志強大小便失禁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,董秀芬不嫌臟、不嫌累天天為他洗臉、洗腳、擦身子,老人經常把褲子弄臟,她總是及時給他換洗,她換著花樣為他做合胃口的飯菜,為了讓他心情好,她會選擇好天氣用輪椅推著他到處轉轉。而此時,愛人張永林因企業破產,已經下崗,在晨明鎮周邊打零工,董秀芬就一個人照顧公婆和孩子。2009年,83歲的公公去世了。張永林的父親去世后,他為了給兒子籌集學費,也為了生活,先后到北京、沈陽、阿城、上甘嶺等地打工。2013年9月,婆婆突發腦梗,經過治療命雖然保住了,但是生活不能自理了,董秀芬開始含辛茹苦的照顧婆婆。
2015年3月,近80歲的婆婆又患了急性闌尾炎,如果不手術,一旦穿孔,就有生命危險。董秀芬夫妻火速把老人送到了南岔林業醫院,因為老人有腦梗、糖尿病、肺氣腫和肺纖維化,醫生擔心老人下不來手術臺,不給做手術。沒辦法,夫妻倆又把老人送到南岔結核醫院,考慮手術的風險太大,醫生主張保守治療,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,老人的闌尾炎奇跡般的好了。
由于董秀芬的婆婆肺功能不好,無法把老人推到室外,董秀芬怕老人常年在室內心情郁悶,就給老人選適合老年人看的電視節目。老人坐久了或躺久了會腰背酸疼,董秀芬就為老人按摩、敲打后背。
屋漏偏逢連雨天。2015年,年僅45歲的董秀芬突發腦梗被送到醫院。如果讓丈夫照顧自己,婆婆就沒人照顧,她堅持讓丈夫照顧婆婆,讓娘家弟媳照顧自己,因為惦記著婆婆,她不聽醫生勸阻僅住院一周便出院回家了,在家連續輸液半個月,這期間她仍不間斷的照顧婆婆,婆婆逢人便夸兒媳婦孝順。
由于常年照顧老人,董秀芬過于勞累,她患有嚴重的腰間盤突出長達20年之久,嚴重時行走困難,她天天靠吃去痛藥維持著。董秀芬是一位腦梗和腰間盤突出患者,本應該需要他人照顧,她卻頑強的支撐著照顧婆婆直至今日,從未因為自己有病影響照顧老人。她不舍得給自己買衣服,但卻舍得花錢給婆婆買衣服。
稱職的好妻子好母親
在張永林心中,妻子是最疼他的人。1994年,張永林半夜突然發病,上吐下瀉,渾身無力,董秀芬要送他去晨明水泥廠職工醫院。半夜三更,他不想折騰妻子,想吃點藥挺一挺,妻子硬是用自行車把他推到醫院,打了幾組點滴后,他才漸漸好轉,董秀芬又用車把他推回家,她一宿沒有合眼,第二天仍然堅持做家務、照顧老人。
張永林平時身體不好,他患有高血壓、心臟病,醫生建議他住院治療,妻子千辛萬苦的持家,他很是心疼,他不忍心再給妻子增加負擔,病情加重時,他靠吃藥、輸液來緩解病情。他身體好時,他想和妻子一起分擔家務,可是,善解人意的妻子總是搶著把家務活都承擔了。
張永林說:“我妻子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,她體貼入微的照顧我父母,我這個當兒子的自愧不如,如果有來生,我還想娶她為妻,我要呵護她、報答她!
董秀芬幾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,她對孩子的關愛似乎少了點,為此她常常感到內疚。但是,在學習方面,她對孩子要求嚴格,2011年,她的兒子如愿的考上了哈爾濱江南學院,
在董秀芬耳濡目染下,她的兒子很懂事,每次節假日回來都會給奶奶買她喜歡吃的栗子、小糕點等,并幫忙照顧奶奶,哄老人開心。董秀芬的兒子說:“媽媽是我心中最慈愛的母親,等我將來找對象時,我要找一位像媽媽一樣善良的好人!
她是眾人眼中的好人
董秀芬是一位有愛心的人,她不僅善待自家老人,誰家有困難,她都會及時伸出援助之手,她成了眾人眼中的好人。鄰居劉景龍的兒子劉利患有癲癇病,經常發作,每次發作時,人倒地抽搐、口吐白沫,大家誰都不敢靠前,董秀芬第一時間喊其家人,并按劉利的人中穴,然后幫忙把患者抬回家中。鄰居汪姐和丈夫劉豐貴無兒無女,劉患有腦梗,不能自理,心情很郁悶,董秀芬經常抽時間看老兩口,陪他們嘮嘮嗑,并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每逢她登門,老兩口的臉上才會有笑容。有人問董秀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她脫口而出:“我希望我的婆婆一天天的好起來,更希望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!

如果說家是一座房,孝就是牢固的根基。董秀芬為人媳、為人妻、為人母,她肩上承載著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,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實際行動,把每一個不同的角色,都演繹得如此完美,她用瘦弱的臂膀為張家四代人擋風遮雨,用無私的愛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歌……